为期一个月的“2022夏季冠军联赛”已经结束(6.28—7.29),最终由比利时球员布雷切尔夺得了冠军,老实说,这是斯诺克球迷们最不喜欢看的比赛,凌乱的赛程、“迷你”的短局,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的选手晋级之路,然后在没有观众的场馆里,观众们陪着参赛的球员们“摸爬滚打了”而“混”一个整月,就连体育媒体对此站赛事的报道也没有兴趣。
当卢卡.布雷切尔在决赛中3-1击败了中国球员鲁宁后,一些国内的球迷似乎有些“忿忿不平”,原因很简单,卢卡在击败鲁宁夺得冠军之前先后以两个3-0和一个3-1完胜了另外3名中国球员吕昊天,赵心童和肖国栋。
于是乎,什么“中国斯诺克球员不团结”,一些人竟然也把排球运动中的所谓“合围”搬上了斯诺克赛场上的策略用词术语,他们忘了,斯诺克是一项单人运动,当然你要硬称斯诺克是一项“双人运动”似乎也无可厚非,因为WST将在9月24日那天举办男女混双斯诺克比赛。
“冠军联赛”一般被认为是新赛季之前的“热身战”,从去年开始,这项赛事变成了排名赛,这项赛事的冠军奖杯的份量和一般在2月进行的“单局限时赛”差不多,就像奥沙利文不想参加单局限时赛一样,“大牌球员”希金斯和罗伯逊也未参加今年的冠军联赛。
在一场只有4局的超短赛制中,任何球员都存在被零封的可能,即使是奥沙利文可以先把阿里.卡特以3-0“送回家”,但他随即也被中国球员袁思俊零封。
所以,不要以短局制中的“零封比分”来当作完全衡量球员进步或退步的标尺。
通过这届冠军联赛,关于中国球员的3件事情
但通过这次的冠军联赛,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几名中国球员的发挥而看到他们的现状,有进步,也有退步。
赵心童在和卢卡的比赛中显露了他目前的赛场心态并不处在最佳,他并不轻松的比赛方式也显露了他目前“心态和实力之间”关联的不稳定,赵心童距离顶端球员实际上已经很近了,但他仍然还差一步才能达到顶尖水平,但目前已经拥有两站排名赛冠军(2021英锦赛、2022德国大师赛),也已经证明了他所拥有的“独特且具有效率”的比赛能力,因为这两站冠军,他对自己拥有的保底自信也会让他在新赛季中“如虎添翼”。
“两年磨一剑”,另一位中国球员庞俊旭显示出了进步,他不仅在比赛中体现了他对于斯诺克具有的一些聪慧理解,也显示了在击球上的成熟和稳定,这表明了庞俊旭正通过一系列高强度的系统训练来锻炼和增加自己在综合实力上的养成。
鲁宁同样是一位刻苦的球员,但斯诺克运动也尤其需要注重场外的修养,他在决赛中以1-3不敌布雷切尔再也正常不过(存在实力上的差距),他应该通过这届赛事,找到自己对自己的信心以及对竞赛的真正认知。
技术仅仅是一个方面,通过回顾和了解自己首次打进决赛的过程并体验在决赛中所找到的感觉,并把其转变成有价值的经验,必然会对自己在以后的比赛中有着莫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