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认为打台球不需要很好的体能。
大家都认为,象踢足球、打篮球需要很好的体能,体能不好,技术就发挥不出来,而台球运动量小,体能和水平没有关系。但其实台球对体能的要求也很高。因为,打台球表面看来波澜不惊,球杆不足1000克,不出汗、不流血,对身体的要求不高。但其实她是一项对精确度要求很高的的运动,一招不慎,哪怕球行进的线路超过自己设计的1厘米,都可能是致命的错误,真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特别是高手对局,更可能是“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因此,台球运动需要选手的思想高度集中,“心到球到,心到力到”,非常耗费选手的体力和精力。国内名将郭华就因为斯诺克非常耗费体力,转而打黑8。中国选手与英国选手过招时,体力不济也是失败的原因之一。
误区二:加塞进球难度很大。
其实,进球就是一种感觉,如何把球打进袋,看似复杂,其实并不复杂,就四个字——“熟能生巧”,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就是多练习,同一类型的球,练习多了,自然会有一种感觉,也就是一种条件反射。知道应该将主球打向目标球哪个部位,目标球才能进袋;同时知道该用怎样的旋转、多大的力度用球杆击打主球,目标球进袋后,主球到达自己设想的位置。看比赛中,高手很少去看击球点,基本上是趴下身就打,其实,他们就是凭一种直觉在打球。如果你没有进球的感觉,即使不加塞,一样进不了球。
误区三:打球需要用很大的力。
初学打球者,认为打球需要很大的力,杆才出得直,球才打得准,主球也可以满台跑,好走位。其实,则不然。出杆力太大,至少有三个不利的因素:一是动作容易变形,造成击打效果不理想;二是如果加塞,出杆不平,会形成弧圈球;三是不容易控制主球的走位。除非需要强烈的低杆和高杆,只要打对主球的部位,一般不需要太大的力度,就可以达到很好的走位效果。因为,如果打主球的中部,你即使用再大的力去打,效果也只是定杆,主球停在目标球原来的位置,纹丝不动。而打主球稍高的部分,那怕只是很小的力击打,主球也会跟进。
误区四:不需要选择台子和球杆。
每根球杆的重量不一样,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台球是一项精细的运动,细微的差别也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要想把球打好,最好购买一根适合自己的球杆,手感才能固定下来,不一定要很贵,但一定要笔直、光滑、称手,不打的时候,要用吊杆器悬挂起来,以确保笔直不变形。有条件的话,最好在较好的台子上打球,如果台子不平,台边弹性不好,走位就是一句空谈,恐怕连进球都成问题。但练习准度,在一般比较平的台子上进行即可,毕竟台球是一项比较奢侈的运动。既要钱,还要有时间。
误区五:多与高手打就可以提高。
这个观点让很多人放弃了台球,不少的人认为,经常和高手过招,可以学习高手的长处,并且给自己以压力,很快就可以提高水平。其结果则相反,很多人不仅没有学到高手的特色,反而把自己打垮,干脆不打球了。其原因就在于:高手的特色,不是一两场球就可以学到的,需要不断揣摩和练习,急功近利,只会让自己灰心丧气。正确的做法是:偶尔观摩高手打球,或者看电视转播比赛、或者通过教学书籍影碟,了解一些基本技巧,然后独自专门练习,一个个技巧的攻克掌握,耐住寂寞和枯燥,由易到难,逐步提高。若觉得训练很乏味,可一周或10天左右,同与自己水平相当的人过招,努力战胜他,以获取自信,到基本可以有把握战胜他时,再找稍强于自己的高手过招,检验练习效果。不要在乎胜负,总结经验教训,再独自进行针对性练习,提高稳定性。一般在掌握新的技巧时,水平反而会下降。因为,这时的稳定性很差,一个失误,就会给别人很好的机会。不过,坚持熬过“瓶颈”阶段后,水平会得到升华,进入高手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