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为大家介绍了台球中常用的进攻防守思路,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在对战中该如何应用它们。
攻防战略怎样因人而异?
采取攻还是采取防,在很大程度上看对方具体情况而定的。对方在应付障碍球方面或击库边球方面是弱项,则可适当多取守式,妥善调动本球,陷对方弱项之中。
反之,如对方不善于防守,留下的进攻机会多一些,便可尽量采取攻势。这也决定于你在攻守二者间是否游刃有余,灵活运用。在这方面,国际大赛中的局势变化最能悟出一些道理。因人而异者分两个方面:一是看对方的技战类型;二是看自己的强项与弱项,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防守战术的要点是什么?
一、拉开,本球回到开球区一端,能藏好则力争藏好;
二、制造障碍;
三、将本球尽量拉至贴库处;
四、尽可能将目标球调度到球阵区,不让任何目标球停在袋口附近,逼使对方采取防守。
五、尽量不击动球阵的球群,而选择球阵外围分散之球,以薄球从退路上障碍较少的一方奔回开球区﹙这时薄球是关键,击厚了,本球将堵在球阵区,防守失败,战局将顿然改观。﹚
为什么防守了一杆,二、三杆还在防,还在相持,以静观其变?哪来的那种耐性?
不是凭所谓勇气和斗志就可以赢得一局球的。采取防守战术,这是一种等待--等待好的击球机会出现。防守一杆,没出现这种机会﹙因为对方也有个与你同样聪明的脑袋瓜﹚,你还得沉着,再防守一杆、二杆……直机会出现。这就看谁的防守成功。双方都在一步一步地逼迫对方。耐性在这个节骨眼很起作用。
这种防守战也叫做相持阶段。防守不仅要有全面的技术作为基础,还靠勇气与斗志才敢断然决然下防守杆子。有些人往往是防守了一杆两杆就沉不住气了,勉强进攻,结果使自己吃亏。一定要更好地防守,使对方越来越不好打球,不仅不能进攻,连防守也很难防守,只要他稍一不慎,你就会等到一个好机会,这时你尽可当机立断,改守为攻,稳稳地击进关键的一球,同时为自己创造好条件,找好位,准确到位,一击连着一击。
在观众面前多打了几杆防守球,是否不好意思,怕听别人说你胆子太小?那是多余的。观众未必会对你盲目进攻,球落不了袋感兴趣,说你勇敢。
但是,进攻的机会往往不是随便一眼就能看出的,右边角上进攻的条件不好,不见得左边角上也没有好条件。应当冷静后左右从多几个角度看一看。确实不能进攻,再取防守。如果有反守为攻的机会,自己犹豫、放弃了,也很可惜,有时也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
防守有积极消极之分,真正吃亏的只是消极的防守,对吗?
上一问讲了究竟防守是积极还是消极,不能一概而论但一个防守型的运动员,往往放弃了那些只有20-40%成功率的球,而改进攻为防守﹙拉开﹚,他毕竟是放弃了一些。如果他的基本功更扎实一点,对待那被他放弃了的同样球位的球,他能有40-60%的成功率,他当不会过多地放弃,而是抓住机会进攻。
反之,如果对方是进攻型,同样的球能有40-60%以上的成功率,他不会放弃,而是进攻,那么胜卷在握的多数情况下是他。
从一个两个球的局部看,进攻的一方可能有吃亏的时候,但从全局看,进攻的一方更有可能领先了更领先。落后了追赶上。我一直主张为了少打防守而苦练进攻本领。这才正确的辩证法。但功夫如果没有练到十分到家的水平,轻易当进攻型是不明智。至少你应练到难落袋的球也能有50-70%的可能落袋,你才敢说当进攻型的话。如翻袋﹙特别是翻中袋﹚、搓杆、薄与超薄杆、路远球近的半贴球、库边球等等,练到了家的。尽可进攻。如果许多杆法不过硬,你当然只有高唱防守歌了。我主张的打法就是上述各种球都不放弃进攻,无非是攻中有守而已,所以我主张以攻防结合为主,10分功夫7分放在攻,3分放在守。攻的成功率大了,单纯的防就可以少考虑一点了。艺高人胆大就是这个意思,这应该是我们球手努力的方向。